青春自强 奋勇争先
2020年度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奖学金推报活动由共青团中央、全国学联指导,中国青年报社、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联合开展。活动以“青春自强 奋勇争先”为主题,自开展以来,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密切关注。各高校寻访青年榜样,弘扬自强精神,掀起了“校校皆有、人人可为自强之星”的热潮。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吴兴蛟同学获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奖学金。
吴兴蛟,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,2018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,师从贺樑教授,从事计算机视觉以及知识计算研究。担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。
在国内外期刊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,其中SCI论文5篇,国际会议论文8篇(CCF B类以上会议3篇),中文核心2篇。于2021年获华东师范大学“感动师大·青年学子”人物评选提名奖;于2021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;曾获云南省三好学生,云南省省级优秀毕业生,云南省“第六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”省级金奖,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等多项荣誉;多次获国际,国内数学建模竞赛奖项。相关研究工作被科学网以“新研究助力人工智能抗疫”报道并被凤凰网转载。
学会感恩 乐于助人
“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学子,一路上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,我十分感恩这些曾经帮助我的人,同时我也喜欢帮助更多人,因为想把这份激励与关怀传递下去。”
吴兴蛟积极参与学院迎新,以学长的身份为新入学研究生分享学习心得。为了帮助没有参赛经验的学生了解与准备数学建模比赛,他还为研究生开展了数学建模培训讲座。他一直担任实验室管理员,负责协助老师管理实验室,安排实验室部分任务。为了帮助入学新生提升科研能力,他利用科研空余,一直给实验室入学研一新生开展基础知识培训活动。同时为了带动实验室科研氛围,他还主动协助实验室硕士研究生,帮助他们接触科研解决问题。除此之外,他还积极参与公益服务,2019年前往儿童医院参与志愿者活动,并为抗疫捐款。
助力扶贫 教育筑梦
“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大学老师。来到华东师大之后,学校求实创造的大学精神更加陶熔了我的品性,我有责任把这份精神传递下去。”
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启动的“教育筑梦”计划为广大边远地区送去了福音,吴兴蛟把对家乡脱贫的思考,对家乡的热爱凝练成了行动,开始探索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,为乡村教育扶贫、计算机教育普及做一些贡献。
教育筑梦计划启动仪式
他积极助力乡村振兴,2020年7月华东师大到寻甸的调研座谈交流会上,吴兴蛟作为代表见证了华东师范大学“社会实践基地”“美育教育实践基地”落成,看到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,被他们的蓬勃朝气所感染,也被他们追逐梦想的行动所感动。
在寻甸梅兵书记与吴兴蛟亲切交谈
座谈会上校党委书记梅兵对他的鼓舞让他终身难忘,除了勉励他加强学习之外,还鼓励他从小事着手,通过自己去引导身边更多人。新华社客户端转载的文章“在教育扶贫路上 昆明寻甸这对父子成为华师大'校友'”获得了106万次的浏览。
吴兴蛟谈到,“在党员活动中,我观看了《我和我的家乡》,感触颇深,内心深处仿佛不断有声音在呐喊,回馈社会,做有用的事情。蝼蚁虽小,蚍蜉虽微,然而为社会奉献的心确是拳拳不变的。”
暑期支教团合影
他报名参加了学院今年暑假的支教团,作为学生负责人参与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“智创未来,编译之旅”夏令营,为学生进行青少年科创训练,讲解基于树莓派的Python可编程小车展示课程。在夏令营,他将经历分享给更多的孩子,希望能够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一盏灯,奉献自己的些许微光。这次活动之后,他和学院老师还积极探索编程课程教学包的设计,希望通过努力助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。
吴兴蛟在支教团上课
扶贫先扶智,尽自己所能,为青年描绘一个美好的明天,为他们打开一盏通往未来的窗。
由于偏居一隅,曾经少年的他也曾对是否坚持接受教育而迷茫。因为周围充斥着最多的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碌,目光到达最远的也就是省城的高楼林立。他甚至没有想过能够走出云南,因为这些事情都极大的超越了他的认知,处于知识受限的地区,他们缺乏的是一个前行路上的向导。
感动师大·青年学子颁奖现场
家乡云南的学子不缺乏艰苦上进的精神,同样也不缺乏积极上进的心态,他们最缺少的是一种对外界的认知,一种探知未知世界的动力。作为过来人,他希望为他们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认知,为他们展示大千世界,将自己收获的美好继续传递下去。希望能够为他们建立一种正确的奋斗观,价值观。
能够将他这一路来遇到过的美好传递下去,激励更多学子走下去,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。
向优秀的计算机学子学习!